财报

全面解读伊利股份2022半年报

admin2022-09-08 23:43 1419人已围观

简介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634亿元,同比+12.3%;归母净利61.3亿元,同比+15.2%;扣非归母净利58.9亿元,同比+17.5%。 单二季度

1、营业收入、利润


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634亿元,同比+12.3%;归母净利61.3亿元,同比+15.2%;扣非归母净利58.9亿元,同比+17.5%。


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,同比+11.2%;归母净利26.1亿元,同比+4.9%;扣非归母净利26亿元,同比+9%。


二季度业绩里面,有澳优的营收利润贡献。根据澳优披露的业绩来看,上半年营收36.3亿,同比-15%,归母净利润2.22亿,同比-63%。但如果去掉澳优贡献的业绩,伊利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.6%;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.4%,增长情况也还是可以的。


图片


之所以并购澳优,我认为主要是两大方面的原因,分别是从产品角度和原料供给角度说的。


从现有产品来看:澳优主打羊奶领域,旗下的羊奶粉佳贝艾特和牛奶粉海普诺凯都是高端产品,盈利能力比较强。从澳优的半年报数据里来看,2022上半年国内奶粉行业的销售额水平是同比减少了4%。但是公司的两大品牌,海普诺凯市占率提高了0.5个百分点,佳贝艾特营收上则是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。之所以半年报的利润一般,根据公司解释,是在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,为了减小渠道商的库存、资金压力,减少了发货;同时为渠道商提供了更多支持,公司预计下半年业绩企稳。


奶粉行业未来随着新出生人口的下降,竞争应该是会更激烈,澳优是以高端定位为主,但是目前品牌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,国内应该还有不少人对羊奶粉了解程度不高,目前飞鹤是国内奶粉品牌第一,并且市占率还在提升,澳优目前是第三,但是想追上飞鹤还是有些难度,所以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其业绩情况。


从奶源供给来看:自2011年起,澳优就并购了荷兰海普诺凯,2014年再次并购荷兰Sanimel和Farmel,2016年与新西兰Westland合资建厂,2017-18年收购澳大利亚的ADP和Oz Farm以及荷兰的Holland Goat Milk。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,上游奶源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,而澳优手中的海外奶源正是高质量的稀缺资源。


所以,我认为并购澳优,一方面是能在奶粉领域实现更全面高端的布局;另一方面是掌握更多优质奶源供给。


目前,伊利的产品主要分为液体乳、奶粉、冷饮,还有其他产品。


图片


1)液体乳上半年实现收入428.92亿元,同比+1.1%,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.1个百分点。再看整个行业的增长情况,上半年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1510.9万吨,同比增长1%,伊利虽然稳居多年行业第一,但是也没能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速。所以可以说液态奶基本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,


液体奶可以分为白奶(常温白奶、低温白奶);酸奶(常温酸奶、低温酸奶)。低温奶一直以来是伊利的一个短板。未来在液体乳行业增速基本停滞的情况下,低温奶的占比应该是会提高的,因为有条件的人会更多的选择更新鲜的牛奶,而且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也更强。目前低温奶市场里,光明、三元、新希望是CR3,伊利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
除了低温奶,奶酪业务也是未来的一个潜在增长点。目前国内市占率第一的奶酪品牌是妙可蓝多,伊利自从2018年成立奶酪事业部以来,也一直在发力奶酪业务,也许是收购百吉福奶酪品牌,但是还没有实际动作。


2022半年报业绩说明会里,伊利股份董秘邱向敏介绍:“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,伊利将获取更大部分的份额,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奶酪第一品牌。在产品端,产品基础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能力,这个能力有效地赋能到奶酪业务中,帮助奶酪不断地丰富产品线。同时,公司在O2O渠道和线下的渠道也在积极下沉和布局拓展,希望在未来2-3年能实现快速增长,在市场份额方面有所突破。”


2)奶粉及奶制品上半年实现收入120.71亿元,同比增长了58.3%。二季度实现收入66.76亿元,同比增长83.5%。这么高的增速一部分原因来自澳优的贡献,如果剔除澳优并表影响,二季度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增长了43.6%,整体市场份额提高了近4%,也是非常不错的数据,从定位来看,奶粉是伊利重点在发展的业务。


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.5个百分点,增速位居第一;成人奶粉的市场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.3个百分点,市场份额第一;奶酪业务的市场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近4个百分点,增速在40%。


根据机构测算,奶粉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在两千亿左右级别的,而且消费者为奶粉支付溢价的意愿更强一些。上半年飞鹤的营收减少了16%,净利润减少了40%;蒙牛的营收减少了25%,伊利的奶粉业务增速就要好看的多,而且还并购了澳优,所以目前来看伊利的奶粉发展的还不错。


3)冷饮产品上半年实现收入72.95亿元,同比增长31.7%。二季度实现收入44.99亿元,同比+29.4%,这部分的增长也很快。


除了乳制品相关业务,伊利近年来还布局了矿泉水、宠物粮等产品,可以说多元化是伊利近些年的主题之一。


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,在主营产品做到绝对领先之后,增速逐渐放缓是必然的,自然要寻找新的增长点。选择和主营业务相关度较高的、具有一定协同效应的更容易成功,因为可以借助现有的品牌力、渠道力等,比如洽洽布局的坚果业务,就很好的贡献了业绩新动力;或者向上下游积极拓展,以此稳定成本供给和价格,比如安琪酵母对于糖蜜的布局。从伊利多元化的进度来看,产品相关性普遍还算比较高,奶粉、奶酪、冷饮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动力,从目前来看,新品放量情况都还不错。


分渠道来看,公司上半年经销实现收入606个亿,同比增长12.4%,直营实现营收18.6亿,同比增长7.9%。按地区来看的话,伊利已经实现了全国化的布局,所以各个地区营收差别不大,主要是和经济水平以及受口罩问题影响有关,上半年经销商净增加了4879家达到18878个。


图片


2、盈利能力


伊利已经实现了过千亿的营收,但净利润只有几十亿的水平,说明做乳制品这一行业不算是一个赚钱的生意,需要花在生产、运输、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很多,赚来的钱都被吃掉了。


上半年伊利的毛利率33.5%,同比增加1.6个百分点。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奶粉奶酪冷饮等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。


图片


销售费用116个亿,同比减少6.33%,从具体构成来看,主要是职工薪酬、广告营销费的增加,广告费用增加了11个亿,增长较多,一些看空的投资者认为伊利的营销投入增长过快,担心营收增长依靠销售费用的程度。但目前来看,效果已经反映在了各项产品的收入增速上,而且我认为就伊利的资金体量和品牌效应来看,完全有能力维持较激进的销售费用。


图片


上半年伊利的净利率9.67%,基本保持稳定。虽然净利率低,但看一下乳制品行业其他公司对净利率水平,天润乳业上半年净利率9%,光明乳业上半年净利率仅有2.6%,伊利已经是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了。而且一般小区域里的地方型品牌比较容易做到精细化高端化,像伊利这种全国化布局的,还能实现领先的净利率水平。除了跟品牌有关,还和成本控制、规模效应有关。


图片


3、货币资金


伊利目前账面上的货币资金342.7个亿,占比总资产29%,比例不算特别高,但也是不缺钱的。


图片


4、应收账款


上半年的应收账款29.19个亿,同比增长23.55%,增速不小而且超过营收增速。但是30个亿的规模和千亿的营收比起来还是比较小的,后续关注一下应收款的增长速度能否放缓。


图片


5、存货


存货114.24亿,同比增长68%,其中有澳优并表的影响。但是就算剔除澳优带来的22.7个亿存货,也还是增加了23.6亿,增速34.75%。拆分来看,主要是库存商品增加了11个亿,其他的包括半成品增加了12个亿左右,原材料基本没有变化。结合历年来每季度的存货数据变化来看,一到三季度都会逐步减少,所以接下来存货的变化是一个看点。


图片


图片


6、商誉


本期商誉增加了40多个亿,主要是澳优并表带来的,这个商誉规模不算小,所以后续澳优的经营数据、伊利对其的业务整合情况很重要。


图片


7、负债情况


伊利目前的资产负债率56.99%,其中有息负债率29.94%,同比增加了3.14个百分点。总资产里30%都是现金,按理说有息借款再增加,似乎有点存贷双高的意思。短期借款新增了100个亿。从近期公司公告来看,2021年12月份,伊利刚刚定向增发募资120个亿。无论是从资金存量还是从近期募资规模来看,都不像是缺钱的样子,初步理解为伊利能有办法搞到更多的低息借款,以保证资金周转和费用投放,初步计算伊利的利息都是在2%左右,按照这个利息拿借款发展业务还是很划算的。上半年伊利的利息收入达到8个亿,所以财务费用为负数。


图片


图片


负债里还有一部分是合同负债,也就是订单。上半年合同负债43.13个亿,同比增加14%,但是环比减少了45%。从季度分步数据来看,四季度是每年的订单高点,一到三季度基本是稳定缓慢增加,但是半年报里的订单环比一季度减少,后续看三季度订单数据能否有回升。


图片


图片


8、股东人数


对于伊利这样基本明牌的大白马,从来都不缺少关注度。截止半年报还有40多万股东,不过已经从2021半年报的高点持续减少了。北向资金是持续在买入,占总股本比例从15.4%提高到半年报里的17.9%。


图片


图片


乳制品行业格局浅析:


提起乳制品的竞争格局,可能很多朋友还停留在伊利蒙牛两大乳企占据头部的阶段,但是从两家企业的营收、利润规模来看,伊利和蒙牛的差距其实正在拉大。


伊利近五年的营收:680亿、795亿、902亿、968亿、1105亿。


蒙牛近五年的营收:601亿、689亿、790亿、760亿、881亿。


蒙牛的营业收入体量,2017年还是伊利的88%左右,但是到2021年就下降到79.7%了,而且蒙牛的营收并非单调增长,2020年还有所减少,伊利则是一路增加到千亿水平。


再来看利润情况:


伊利近五年的归母净利润:60亿、64亿、69亿、70亿、87亿。


蒙牛近五年的归母净利润:20亿、30亿、41亿、35亿、50亿。


蒙牛的利润水平基本只有伊利的一半左右,营收是80%,但利润只有一半,说明伊利的品牌效应、成本控制等方面做的比蒙牛更好,所以留存下来的利润更多。但是不得不说,蒙牛的利润上升速度比伊利要快,所以占比从2017年的34%上升到2021年的57%。


最新的2022半年报来看,蒙牛营收增长了4%,净利润增长了27.3%,但是里面包含10亿的其他收入,如果算扣非净利润的话应该是负增长,而且2020年蒙牛的营收利润规模还曾经出现下滑,所以伊利的经营其实更稳健。


总结:


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说,有很多指标的大幅增加都是来自澳优并表所致,现在来看是没有什么问题,后续对于澳优的经营情况,以及并购后的业务整合情况要加以关注,毕竟暴增了40多个亿的商誉还是需要警惕的。此外账面上虽然资金充足,但借款也不少,结合费用投放和新品拓张的情况看,伊利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。有隐患的主要就是这两点:商誉增加的多、借款增加的多。其他包括应收款增长的比较多,翻了一倍,订单减少了接近一半。这些都是看空者的主要观点和公司估值上不去的理由之一,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经营情况放在整体大环境下,已经算是不错了。


上半年伊利实现了61.4个亿的净利润,根据券商的一致性预测,伊利2022全年应该可以实现106个亿左右的净利润,成为国内第一家归母净利润过百亿规模的乳企。如果从平均估值水平来看,近十年平均PE26倍,ROE水平长期稳定在25%左右,但目前的价格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高了,如果能到30元以下比较符合我的标准,不一定能跌到,但是越靠近的话入场越安全。
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很赞哦!(0)

文章评论


评论0

    站点信息

    •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